欢迎您访问本站,现在是:
聚焦茂垦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 > 聚焦茂垦 >
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增强农场经济活力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为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发展蓝图,也给国有企业的改革作出了指示灯和制定了路线图,对当前农场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及两级局的带领下,鼓足干劲、勇于改革、善于改革,以更有高度的发展理念和更为开阔的视野,全面推进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发展生态观光产业,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农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广东农垦工作会议精神,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统筹谋划,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法人治理结构更加规范,经济社会运行更具活力,真正形成“我要发展、加快发展、良性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农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稳健前行,早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

        2.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运行规律、农业发展规律,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效益,不断增强农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和效率;坚持统筹推进,以发展主导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深化改革的重点,统筹社会事业改革,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逐项突破,循序渐进推进农场各领域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兼顾各方利益,凝聚改革共识,尊重基层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更多惠及农场干部职工。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产业发展之路。

        1.坚定不移,走“以胶立场,以茶兴场”的战略之路。为解决农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配土地资源,立足国家发展需要和农场比较优势,在巩固发展橡胶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油茶新兴产业,弥补产业结构的短板,增强农场产业内生活力。通过淘汰老化橡胶园,积极培育新型品系,转变发展思路,加大生态投入,稳保1.5万亩生态橡胶园;扩大油茶种植,加大科技投入,配套灌溉系统、完善基地道路硬底化交通系统,打造3万亩国际级生态观光油茶园。将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在生产发展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升经济效益,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来释放更强大生产力。在做大做强油茶和橡胶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林业、果业和养殖业,形成强大产业格局,抵御市场风险,提升职工致富水平。

         2.整合土地资源,推进承包责任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深入挖掘土地资源潜在生产力,变荒地为农林,盘活土地资源,鼓励职工创业致富。职工通过承包农场土地,发展自营经济,农场通过农业科技推广站和防疫站,给予发展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的职工技术上的扶持,同时还利用工会的“帮扶资金”为职工群众提供小额贷款,解决资金困难,在农场的带动和帮扶下,积极发展山上种植果园、园中养殖、山下养鱼塘的立体式“三配套”自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发挥农场自营经济“三配套”模式的优势,更加注重生态发展理念,带动周边水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营造氛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农场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格局,推动农场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转变发展思路,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1.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由粗犷型农业发展向集约型农业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追求经济效益建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努力把改善生态环境转变为发展生产力。

        2.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规划建设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确立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以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为切入点,注重农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农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深化农场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1.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最优化和经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完善农场的统一经营和服务功能,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真总结“国有农场+职工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探索适合不同作物特点的农业模式经营方式。

        2.鼓励农业机械化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创新,大力推广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资源的先进机械装备,鼓励农场结合产业特点,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与产业龙头紧密相连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根据农场土地规模和产业特点,重新核定农场职工人数,严格控制新增员工数量;鼓励农场通过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积极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引导职工自营经济对接产业集团和龙头企业,融入农场主导产业链,促进国有经济与职工自营经济共同发展。

        3.以提升农场农业职工的科学素养、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工队伍,推进农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农场人才新优势。

        1.大胆提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根据现有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特点,结合农场发展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扩大年轻干部在中层干部中的比例,既又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作用,又能使年轻干部在工作平台上创新方式方法。老龄干部和年轻干部能够形成互补,年龄交替衔接,不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保持干部队伍结构健康持续发展。

        2.结合农场人才队伍实际情况,在农场的选拔任用过程中,将干部德育作为重要考核标准。从干部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出发,将干部知识文化水平跟基层实践能力相结合,注重培养能吃苦、能创业、能服务人民,综合业务素质强的“三能一强”干部,为农场社会经济事业的腾飞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改变过去“唯GDP政绩观”的现象,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从而让广大领导干部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更加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和平农场  陈剑辉)

版权所有:广东省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茂名农垦局 粤ICP备18088004号
本站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