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加强岭南中药材保护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8月4日至7日,2025年岭南中药材保护人才培训班在茂名农垦“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举行。来自全省31家科研、种植、加工及经营单位的5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共同探讨南药全产业链构建与创新发展路径。
本次培训班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南药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145)主办,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承办,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协办。培训班紧扣岭南中药材保护核心任务,重点围绕第二批新增保护目录的肉桂、芡实、五指毛桃、龙眼肉、狗脊、溪黄草、岗梅、益智等8个种类展开,内容涵盖种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智能机械化装备应用及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等关键环节。
广东省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詹若挺研究员作首场报告,系统介绍了广东南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与实践经验。报告指出,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南药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岭南中药资源优势、强大的中药工业基础和中医临床服务体系,但在产业区划布局、南药种业与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应聚焦南药技术平台建设、南药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生态种植、全产业链标准化和可追溯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培育广东南药产业技术体系的新质生产力,打造从“田头”至“床头”的广东南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链。
培训班邀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机构的12位行业权威专家,分别围绕代表性大宗高值中药材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岭南中药材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南药源头保护与优质品种培育、加工与产品开发,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模式、南药产业智能机械化装备的发展与应用,南药溯源技术体系建设及其在岭南中药材保护中的应用实践,岭南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鉴评与新品种选育策略、繁育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专题报告分享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学员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指导。
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赴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建设农场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及“橡胶—南药”生态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考察。通过现场观摩种质资源保护、科研成果转化及生态种植模式,学员们直观了解了南药产业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中的创新实践,深刻认识到规范化种植和生态模式对提升南药品质的重要性,为今后工作提供可复制的标杆案例。
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农垦局)党组书记、董事长(局长)陈光义出席结业仪式并指出,近年来,茂名农垦按照省农垦集团的统一部署,依托垦区土地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以胶药融合生态种植模式加快推进南药产业全链发展,在广东省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支撑下,茂名农垦在南药种业创新、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展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后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持续深化南药种业创新与产业链融合,通过强化人才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加速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南药产业体系,助力全省“百千万工程”战略实施。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广东岭南中药材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积极推进广东岭南中药材保护工作注入新活力,不断推动广东南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传承岭南中医药文化、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茂名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领导黎俊雄、廖勇参加培训班相关环节。